太监的定义,其实很多人都是错的

      浏览:

其实很多人由于受电影、电视剧的影响,或者是平时吹水的说话耳濡目染,把定义给混淆了,其实历史上的太监,并不是大家所认为的“阉人”,今天给大家普及一下知识。

太监的定义,其实很多人都是错的

太监一词最早出现于辽代,是一种官员称谓,并不一定是阉人。明代才规定当太监者才必是阉割了的宦官,那时的太监是一个官衔,高于普通宦官,是具有一定品级、俸禄的高级宦官。直至清代,才将侍奉皇帝和皇族的宦官统称为太监。到现代,宦官与太监基本混为一谈了。所以说清代以前,宦官与太监是有级别之分的。并不是一个大概念的统称。

太监的定义,其实很多人都是错的

宦官鼎盛是在明代,明亡时宦官超过10万人。随着国力衰败,到了清代,「大内」已经衰落了,后来干脆连太监也不招了。新进的人饭白吃,但活也是白干,没钱拿,这叫「效力」。得等机会,哪个太监死了,改他的姓,才能算太监,否则就得永远当「效力」。用溥仪的话说就是「买个钱粮名字」。比如太监刘兴桥,是顶了一个江姓的太监,并花了三二十块现洋,才有机会当上了太监。如此到了清末溥仪时期,清宫太监已经不足千人。


参考资料

热门标签

更多 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