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什么美国妈妈不要月嫂?

      浏览:
“月嫂”是母婴护理师的俗称,主要是专业护理产妇与新生儿。
据了解,2005年以前没有“月嫂”一词和 “月嫂行业”的说法。“月嫂”是由“月子保姆”的习惯称呼延伸而来,早期的“月嫂”也是家庭保姆和家庭护理员转变而来。
实际上,国外没有严格意义上的“月嫂”,由于许多发达国家有着较为完善的陪产制度、公共医疗设施和社区服务,让妇女在孕产期间得到周到的指导和护理,因此“月嫂”并未成为一种热门的行业。
欧美国家的专业助产士可以从妇女孕期一直跟踪到宝宝6周大,满足了孕产妇的大多数护理需求。
在美国,妇女们通常认为生孩子是生活中很平常的一件事,就如来月经般自然,不值得大惊小怪的,生孩子后康复的时间长短只是一个观念问题,只要在心理上战胜自己,就会让生育变得简单而轻松。
 
但美国人也有他们的产后禁忌在因分娩拉开的肌肉韧带未恢复前,产妇要用特殊的姿势弯腰、取重物,保健医生会指导她如何做起,如何下蹲对身体损害最小,让产妇在身体的运动中恢复。
 
不坐月子不等于说不注意恢复。
 
产妇休息是必要的,而且要尽量按医生的嘱咐减少生病的可能。但是每天必定带孩子出门散步、晒太阳,从医院回家后,职业“助产士”立即到家指导,其费用由医疗保险支付。产妇还会报名参加产后保健操培训班,这类培训班是专门为妇女恢复体形而设立的。
 
国外没有月嫂de五个理由:
 
实际上,国外没有严格意义上的“月嫂”,由于许多发达国家有着较为完善的陪产制度、公共医疗设施和社区服务,让孕妇在孕产期间得到周到的指导和护理,因此“月嫂”并未成为一种热门的行业。欧美国家的专业助产士可以从孕妇孕期一直跟踪到宝宝6周大,满足了孕产妇的大多数护理需求。
 
①公共设施周全解决外出烦恼
 
日本许多公共场所的配套设备很周全,甚至有专门人员提供短暂的无偿看护服务,大大方便了外出带小孩的父母。比如,机场、酒店和商场有专门为婴儿准备的童车,更有许多的公共场所在宝贵的空间内为哺乳的母亲设有喂奶室。厕所内有专门为婴儿和幼儿准备的厕具,为妈妈们方便包裹孩子提供功能便利的桌子。美国社区的环境都很干净,这也为婴儿早日外出创造了条件。
 
②社区服务周到提供家访咨询
 
西方国家的社区资源发达,大大方便孕产妇的护理。在加拿大的安大略省,许多地方都有社区卫生中心。他们一般提供保健和健康促进服务社区卫生中心的服务是免费的,但如果没有安省医疗卡或私人医疗保险,就医人员就需要支付一定费用。
 
③助产士和家庭医生定期家访
 
在欧美,特别是在北美,助产行业是越来越受人们欢迎的职业。助产士在孕妇妊娠、分娩及产褥期给予孕妇必要的支持、照顾和建议,能够独立运用专业知识为其提供连续的助产照顾。在加拿大,如果孕妇找到合适的助产士,她们就将从早孕检查到待产,分娩及产后护理一直到产后一个半月都由她的助产士们负责。
 
④欧洲产假长父亲愿做“奶爸”
 
在不少国家尤其是欧洲,妈妈生娃,爸爸也跟着带薪休产假。在挪威,父母双方总共可以休47
 
周的育儿假,拿全额工资。因此,就有挪威人因为家里3个孩子的陆续出生,在5
 
年里总共休了近3年的“父亲产假”,而且都是全薪假。
 
⑤观念不同:养子是自己的事不愿他人代劳
 
在欧美,许多夫妇认为,生孩子是夫妇二人的选择,与别人无关,与上一代没关系,父母没有义务来为孙辈服务。因此,她们的孩子也都是自己带,不喜欢让别人代劳。她们把这个视为是自己的权利。比如德国孕妇还有一个共识:怀孕和生产不是生病,生养孩子是自己的天性,是责任,是自然规律。
 
所有这些在中国是绝对做不到的,在看得到的年限内没有希望接轨,所以才会有月嫂行业的“
 
蓬勃发展”,这是我们与世界文明的差距的具体表现。这与源远流长的“坐月子”文化没有关系,个中的原因需要反思,问题在于——谁来反思?

参考资料

热门标签

更多 >